高海拔户外运动
1.高海拔地区如何登山
高海拔的空气组成与低海拔一样,若水蒸气除外,氧占约21%,氮占约79%。
但高海拔空气稀薄,所以氧气的绝对浓度也跟著稀薄。高山病是高海拔空气缺氧造成。
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高度,动脉血里面的氧气饱和度却可能不同。血氧饱和度高者适应,低者得病。
对于许多山友而言,高山病相关的资讯显得有些杂乱;如何增进掌握资讯的能力呢?了解什么是高度适应的生理反应是第一步。摘要高海拔的空气组成与低海拔一样,若水蒸气除外,氧占约21%,氮占约79%。
但高海拔空气稀薄,所以氧气的绝对浓度也跟著稀薄。高山病是高海拔空气缺氧造成。
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高度,动脉血里面的氧气饱和度却可能不同。血氧饱和度高者适应,低者得病。
造成动脉血中氧饱和度过低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第一是通气量,第二是劳累的体力活动。其中的原理机转并非显而易见。
所谓通气量意思是每分钟进出肺部的空气加起来的体积。高山病患的动脉血中不仅氧含量较少,而且二氧化碳较多。
高度适应时,血中二氧化碳含量会降得比在海平面时低很多,如果在高海拔时血中二氧化碳含量仍然与海平面时一样,就会使血中氧含量降很低而发生高山病。二氧化碳是氧减少的原因。
所谓高度适应,最主要部分就是,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幅度足够使氧提升到高山病不会发生的浓度。而减少血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就是增加通气量。
因此,高度适应最主要就是增加通气量。另外,在高海拔运动时,除了运动产生较多二氧化碳外,还有一项影响氧而与二氧化碳关系不大的因素,就是运动加速血流而使红血球通过肺泡微血管的时间缩短。
这项时间的缩短在低海拔不会影响血红素吸收氧气,主要因为在低海拔时,氧分压够高,使得氧分子从肺泡空腔扩散到红血球的速度极快。但在高海拔的低压环境下,氧分子扩散进入血流所需时间大增,若红血球快速通过肺泡微血管,会来不及吸收足够氧气。
因此,劳累的体力活动会增加高山病的发生。进一步说明通气量如何影响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极少,占不到千分之一。
人呼出的气体中则大约有百分之五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空腔的过程虽然需要脢的帮助,这句话必须说明。
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极为迅速,不需脢的帮助,但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高,从肌肉或其他身体组织要送到肺泡这条遥远的路程却非得靠主要是水组成的血液不可,因此在血中必须化为高溶解度的碳酸不可。而碳酸几乎无法通过细胞膜,须脱水成为二氧化碳才能迅速通过。
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变碳酸或碳酸脱水为二氧化碳都要靠脢来帮助。但效率极高,不会成为瓶颈,而且因体外空气中几乎不含二氧化碳,不会与肺泡达成浓度平衡,所以决定血液中二氧化碳排出的关键在从肺泡空腔到口鼻之外的这一段路程的流量,也就是,决定于通气量。
(严格说,是肺泡通气量,也就是进出肺泡,不是进出口鼻的通气量。)影响氧浓度的因素则复杂许多:氧从空气中进入肺泡微血管中的红血球与血红素结合。
有时候血红素的含氧量已饱和,例如健康人在海拔1500m以下时,肺泡微血管中的血红素都可以吸收氧达到容量的百分之百,这时候增加吸气吐气的流量也不能再增加氧饱和度。在较高海拔,血红素虽未饱和,但空气稀薄,空气中的氧要进入血流与血红素结合的能力,决定于空气中氧的绝对浓度,当达成平衡时,血红素的氧饱和度受限于这个能力,这时如果在吸入空气中添加固定浓度的二氧化碳以控制二氧化碳这个因素,则再大的通气量都不会改变血中氧含量。
在极高海拔,因空气压力太低,氧气从肺泡空腔渗透进入微血管过程的速度太慢,红血球通过肺泡微血管的时间相对太短而来不及达成平衡,若除去二氧化碳的因素,提高通气量也不会增加血中含氧量。有许多疾病状态会影响血中氧浓度而无法以提高通气量矫治,例如[分流现象 shunting],这是指部分体静脉的缺氧血不经肺泡充氧就回到体动脉的状况,例如肺炎,部分支气管阻塞,或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有分流现象。
通气量会间接影响血中氧含量。通气量增加则加速二氧化碳排出,血中二氧化碳减少后会增加氧含量,其原理在最后说明。
增加通气量是高度适应最重要部份。人体有控制通气量的自然生理机转,在暴露于高海拔稀薄空气时,会在数分钟内开始增加通气量。
这种因氧不足引起的通气量增加的生理反应称为 Hypoxic Ventilatory Response,译作[缺氧通气反应],简称 HVR。HVR 随个人体质不同其程度会有不同。
HVR 较差的人比较容易罹患高山病。HVR 的个人体质会不会在适应高海拔后调整其体质?会,但需要数年才会发生。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也会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量越大。这个生理反应称为Hypercapnic VentilatoryResponse,译作[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简称 HCVR,或 CO2VR。
HCVR 在暴露于高海拔空气时数小时内就会发生调整而增强,增强后对于相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有更大的通气量反应。这个调整的机转主要发生在脑脊髓液中的碳酸氢根含量,会在到达高海拔后一天内开始减少。
二氧化碳与水结合成为碳酸,碳酸释放一个氢离子后剩下的就是碳酸氢根。反过来。
2.海拔增高一百米下降多少度,户外拓展所有知识
海拔增高一百米下降0.6摄氏度, 绿维把区别于汽车营地的郊野营地统称为户外营地,是为满足户外运动,如拓展、露营等而产生的基地,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日趋成熟。
户外运动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好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户外运动的行列中,为了满足这些人类人群的基本需求,营地建设迅速发展起来。户外营地一般分为两种:拓展营地和露营营地。
(一)拓展营地1、概念介绍户外拓展训练是指在自然地域(山川湖海)、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体验式心理训练,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因此这种活动在各中小学校、各企业迅速蔓延开来。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种户外拓展营地相继产生,主要有:专门的拓展营地和依托于景区的拓展营地。目前,由体育、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设的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多达2000多个。
户外拓展 户外拓展(Outward bound),原意为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
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
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户外拓展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户外拓展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
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比赛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 户外拓展通常有以下四个环节: 1、团队热身。
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
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
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回顾总结。
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户外拓展的显著特点有: 1、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3、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
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5、自我教育。
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员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
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6、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户外拓展目的: 个人发展和激发 这个训练营引发出个人力量承诺于个人成长、发掘与发展,它激励人无论是在个人生活方面和职业生涯里为他们要创造的结果完全负责任,它推动人们活出生命力、热诚、乐观,户外拓展开发并加强核心价值和原则,让大部分的人去体验诚信、诚实、负责任、尊重、信任。 领导才能和指导 户外拓展能发掘出作为领袖所包含的素质,例如承诺、理想、同理心、积极聆听、热情、诚信和模范,训练营会增进和加强这些素质,并让年轻人学会协作与支持并且激发他们达到所追求的成果。
创意和解决问题 户外拓展增进问题解决的创意,它带出固定信念和假设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约束可能性的发生,整个拓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参加者所拥有的创作潜能,它协助他们找出方法来确认和克服有限制性的信念这个课程也加强团队动。
3.高海拔登山注意事项有哪些
[适应高度] 在适应过程中没有必要着急或者竭尽全力,要悠着点儿!每天攀登的垂直高度不要超过300~500米。
这个不太难,你很容易被诱惑着继续往上。而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第二天早上的头痛、失眠甚至高山疾病。
别只用你的腿,也要用自己的脑子! 攀登过程中,这些信号是要关注的: 正常的高度适应—— 些许头痛(阿司匹林就可以缓解),夜晚不规则的呼吸,日间呼吸频率加快,增大的排尿量,这些是正常的反应。 中度高山病—— 失眠,排尿量减少,即便服用阿司匹林也不能缓解的头痛。
在你目前的高度停留一段时间(1到2天)直到感觉变好。恢复正常前,别再继续往上爬!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急性高山病—— 头晕,呕吐,感觉失去平衡,不断地咳嗽、失眠。
下降垂直高度至少500米,立刻!并且立即征询医生意见(通过步话机),采取些紧急的医疗措施。 High Altitude Cerebral (HACE) - and Pulmonary (HAPE) Edema高山脑水肿和高山肺水肿—— 这就很严重了!这两种疾病是由于脑颅或者肺部充液造成的。
脑水肿的症状包括无法行动、呕吐、幻觉、极度嗜睡以及运动性共济失调(无法脚趾接脚踵行走,交警测试司机是否喝醉的方法)。如果你怀疑有脑水肿,试一试能否走一条直线或者准确地指点自己的鼻子。
氧气、Gamow袋、Diamox和Decadron有帮助,但最重要的是尽快下降高度。 同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水肿(紫色嘴唇、沉重的呼吸、呼吸伴有时咕噜的杂音)。
脑水肿和肺水肿和急性高山病都是由于上升过急、体力透支导致的。它们是错误决定的立即结果,包括运动强度过大、上升太快以及通常对身体细微的变化忽略,尽管那些细微的变化到后来不再细微。
有时我们不得不尽我们自己的极限!暴风雪或者其它紧急的情况可能把我们置身于没有人会喜欢的环境,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因为缺乏耐心以及忽略导致急性高山病就太悲哀了。
你可能因此付出性命的代价!脑水肿和肺水肿很快就会致命! 最后,永远不要在密封的帐篷内煮饭、烧水,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帐篷内的氧气,可能导致你在睡眠时因缺氧患上脑水肿或者肺水肿! [冻伤和体温过低] 我们不就此详谈,因为有许多专业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再次推荐《Medicine for Mountaineering》,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冻伤—— 通常发生在肢端,譬如手、脚,有时耳朵和鼻子都有可能被冻伤。软组织变白,你失去对它们的感觉,逐渐地变黑,最后溃烂脱落。
冻伤后要浸放在冷水里,慢慢地加热解冻。如果解冻太快(直接放在热水里)将导致因血液循环没有恢复,软组织缺氧二立即死亡,细胞爆裂。
除缓慢解冻之外,你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防止可能的感染。 大致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确定冻伤导致的最终后果。
幸运的是,冻伤部位经常能够完全康复。绝对不要对冻伤部位揉搓!!! 攀登过程中不时感觉下自己的脚,活动活动趾头,在雪地上踢一踢靴子来增进血液循环。
登顶时使用HotTronics加热垫,别把靴子绑得太紧。一定要在塑料靴外面罩上雪套- 或者最好用联体的Millet的高山靴。
(现在有种超级雪套可能把整个靴子全套进去,效果很好!价格在100欧元左右。) 如果你在攀登过程中脚失去知觉,把靴子脱下来,让你的伙伴用腋窝或者胯部帮你温暖起来(朋友在这个时候的意义所在啦!) 银杏片剂据说可以帮助扩展毛细血管抵御冻伤。
大量饮用水是非常关键的!(多次强调了大量饮水的重要性!)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在30分钟内就能致命!低温,狂风都能迅速地使体温下降。(即便是在大夏天里,如果在自己家里的浴缸里浸在冷水里睡着了都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同样能导致体温下降而你不知觉。)
你开始不停地颤抖使肌肉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平衡。 如果你的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你会昏眩失去方向感。
然后,停止颤抖。现在,躯体只是在重要的器官维持体温:心脏、大脑和肺部,而关闭流向四肢的血液循环。
体温下降到30摄氏度,你的脉搏减缓而且非常微弱。你的血管变宽。
你感觉发热,想脱掉衣服,最后慢慢地失去知觉。在摄氏24度时,你的心脏停止跳动。
你体温下降的速度决定了你会多快死亡,30分钟绰绰有余! 严重的体温过低是无法凭借添加衣服就能改善的,因为衣服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在困难的攀登情况下,你需要把热水壶放在腋下、胯下或者胃上。
作为最后的手段,脱掉衣服钻进睡袋中-和另外一个******的同伴一起,用他的体温来温暖患者(嘿嘿,把你肮脏的想法收起来吧!) 否则,不停地移动直到到达安全的地方。1998年,一个攀登者因为体温过低在北坡丧身。
人们仅仅发现在顶峰不远的地方他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极度混乱,神志不清的大脑努力想整理些头绪出来,于是就折叠衣服啰。 当你感觉有一点点儿冷时就要立即添加衣服,防止体温过低。
在地海拔攀登时在你的背包中准备防风的衣服和轻质的羽绒服,冲顶时把热水壶放在羽绒服中更好地保暖,如果你有体温过低的症状时不要继续攀登,除非你没有选择! [雪盲] 如果你再高海拔的地方不戴太阳镜,强烈的阳光会灼伤你的角膜到职雪盲! 。
4.高海拔登山如何预防身体脱水
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症状。
人体进行户外运动时,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汗中含nacl0.25%)、呼吸、排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高海拔登山
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
症状:
⑴轻度缺水: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
⑵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色深浊、唇舌干燥、烦躁、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缺水量为体重的4~6%。
⑶中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幻觉、谵妄,直至昏迷。缺水量约为体重的6%以上。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户外线路
热门文章
- 旅游攻略
- 旅游资讯